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致富 > 综合科技
处处“黑科技” 蔬菜王国里看见农业未来
时间:2021-07-20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作者:未知 

看什么?看蔬菜!没错,在寿光,种蔬菜,就能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这里正在举办的第22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

5月17日,“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寿光乡村振兴“大型调研采访活动走进了寿光菜博会现场,实地考察蔬菜种植的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现场感受蔬菜种植到底有多酷有多炫,真切认识“农业的希望是科技”意味着什么。

蔬菜种植“黑科技”

让人眼花缭乱

南瓜每天长10斤,一颗最大能长500斤;一棵番茄树覆盖面积可达 150 平方米,累计结果能达6000多斤……

这些蔬菜种植成果是如何实现的?博览会现场把成果种在展示厅里,给了参观者最直观的答案——“番茄树”“黄瓜树”等蔬菜树是一种树式栽培专用品种,采用多杆整枝的管理手段和综合环境调控技术。

专家解释说,和人们日常经验认知可能有偏差,科技大棚里生产的蔬菜实际比露天自然生长的蔬菜营养价值高,因为结合营养和生理调控,可实现蔬菜的无限生长和单株生产的最高产量,同时实现草本蔬菜达到木本植物的观赏效果。

这么大的南瓜能吃吗?能吃!“但是因为纤维比较粗,是饲料用南瓜。”解说员解开参观者心中的疑问。

这就是科技带给农业未来不一样的想象空间,本届菜博会展示了智慧农业、生物组培、物联网等前沿技术100多项,管道栽培、岩棉栽培、水培、雾培等栽培模式80多种,你没见过没听过甚至想都想不到的农业“黑科技”让人眼花缭乱。其中,根际带电栽培技术是记者见到的更前沿的科技。

据称,它的学名叫空间电场栽培技术,是今年展示的蔬菜种植技术新亮点。在菜博会十号馆展示了这项“黑科技”,并向人们解释其中的原理:通过模拟自然界存在的正向大气电场,使植物带负电、栽培架带正电,从而形成正向电场,可以让植物“毛孔”张开,增加光合作用,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

“寿光型”智能大棚

场景令人震撼

博览会吸引的不只是游客,来自河北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研究员袁章虎也从河北专程赶来寿光参观,他的目标是这里的智慧化蔬菜种植大棚。

不止调节温湿度,经过30年的发展,智慧化大棚在寿光有了更先进的成果。位于寿光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智慧农业科技园内,东西长312米,南北宽256米的“中国寿光型”智能玻璃温室是大棚界的顶尖选手。

这种智能玻璃温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领衔规划设计,应用了120多项专利技术,在冬暖式大棚盛行的寿光,一经投用便引来社会各方关注。它解决了当前智能温室冬季生产能耗大、夏季温度高不能生产的问题,并且实现整个基地生产管理的全流程云端托管、智慧程控和远程操控。

更令人称奇的是,记者经过消毒程序之后走进大棚,和满地跑动的机器人不期而遇。原来,在“中国寿光型”智能玻璃温室内有20多个机器人,可实现授粉、运输、喷药、巡检以及分拣自动化,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化程度与工作效率。

挂职副市长蔬菜专家乐当“网红”

在寿光,哪种人最多?答案除了种蔬菜的,就一定是研究蔬菜的。

正是在“研究蔬菜的”这群人的努力下,寿光蔬菜才在几十年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了全国的“菜篮子”。

刘伟,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现在也是寿光市挂职副市长。在寿光,他主要的办公室不在高楼里,而是在中国农科院建立在寿光的蔬菜研发中心——一片占地400亩的试验田里。

去年疫情期间,刘伟首次直播代言的一个新品种“寿光小甜瓜”吸引了超过1.5万名粉丝“在线买瓜”。“我除了是个研究员,还是一个销售员。”这也成为刘伟给自己的定位,为了让这些新技术新品种走进千家万户,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他乐意当一名“网红”。

“寿光小甜瓜”则是刘伟和团队在寿光的重要工作成果之一。

2019年1月,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与寿光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中国农科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常务副主任,刘伟在思考,寿光蔬菜已经打出知名度,但什么是寿光蔬菜,没人能说清楚。刘伟希望能够把研发中心的新品种直接推向终端消费者。

因此,在“寿光小甜瓜”直播带货成功后,一个包揽新品种从“出生”到“入口”全过程的研发中心正式有了定位。

在寿光,像刘伟这样的蔬菜专家还有很多,在现代农业高品质发展的号召下,一项项农民喜闻乐见的技术,一个个广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种,从寿光走向全国。寿光菜博会上展示的根际带电栽培技术。(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 文/图)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 目 最 新 发布
栏 目 热 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