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致富 > 畜牧科技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创新人畜共患病防控新模式 实现“人病兽防 关口前移”新突破
时间:2022-09-22  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临沂市河东区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杨 

近年,临沂市河东区创新“1+1+4”工作模式,做实人畜共患病防控的宏观设计,建立1个联防联控机制,实行4个闭环管理,在“人病兽防、关口前移”方面做出积极探索。

一、坚持系统思维,做实人畜共患病防控的宏观设计

一是以防疫为抓手,强化网格化体系建设。按照“任务明确、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结合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际情况,构建了区级、乡镇级、村级动物疫病防控网格体系。区政府作为一级网格,分管副区长担任网格长;各镇街作为二级网格,乡镇长担任网格长;各自然村作为三级网格,村委会主任担任网格长。定区域、定职责、定时限,压紧压实防疫责任,有效打通疫情监测和防疫政策落实最后1公里。

二是以免疫为基础,掌握疫病防控主动权。制定了《河东区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及实施方案》,坚持“政府部门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对辖区内的家畜家禽等易感动物进行强制免疫。做到了应免尽免、不留死角,全区范围内免疫密度达到100%,群体免疫合格率常年保持在100%。区级、乡镇级疫苗冷链体系健全,区级建设了储存疫苗的冷冻库、冷藏库,乡镇畜牧兽医站配有冰箱、冰柜,村级防疫员配有疫苗冷藏包,保证了疫苗储存需求。

三是以监测为导向,转变疫情预警模式。发布《关于开展全区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情况监测评估》通知,制定监测计划,对全区内易感动物开展免疫抗体监测和病原学监测,保证监测样品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做好监测结果的及时分析和反馈,充分发挥其监测预警作用,以监测结果指导全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二、建立动物疫病联防联控机制

一是实现重大动物疫病多部门联防联控。建立区政府统一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资源力量统筹调配的防控工作机制,明确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职责,压实责任,形成联防联控机制。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作为联防联控机制的牵总单位,负责调度、协调、宏观分析,保证机制有效运转;林业主管部门牵头建立野生动物疫情监测联防联控和信息沟通机制,并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对野生易感动物进行流调监测,切实加强全区野生动物疫情防控。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流通环节动物产品监管,严防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流入市场、进入餐桌。

二是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与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联防联控。按照“疾控查人、疫控查畜、以人定畜、溯本求源”的原则,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与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建立人畜共患病防控联席会议制度和疫情通报制度,共建专家团队,开展 “相互通报、信息互通、协作配合、共同防范”的全面合作,形成“以人找畜”和“以畜找人”的联防联控机制。对染疫地区采取积极有效的消杀对策,对易感动物进行流调监测、消杀、补免等工作。

三是坚持与检测机构联防联控。区级兽医实验室定期与市级兽医实验室、驻地高校实验室、第三方兽医检测机构建立协作机制,研究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及风险评估项目,提高动物疫病联防联控技术能力。打破行业部门壁垒,解决沟通不畅、效率低下等难题。

四是强化与基层兽医联防联控。基层执业兽医、乡村兽医是农村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要力量之一,是农村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抓手。河东区通过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创新防疫员管理制度。执业兽医、乡村兽医成为“人病兽防、关口前移”前哨兵,有效解决了动物疫病防控的最后“一百米”难题,也解决了基层防疫力量薄弱的问题。

三、在畜禽养殖环节实行疫病防控闭环管理

一是以疫病净化为先导,全面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做好畜间布病防控,有效降低疫病流行率和传播风险,大大减小相关人群患病风险。河东区采取“检测-扑杀-监测-净化”的办法,扎实推进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指导养殖场户配备标准化的卫生消毒设施与设备,加强对场内工作人员管理,普及布病等防控知识,提升人员防护意识,实现了布病、结核病等监测工作常态化。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定期开展全群监测。对散养户进行风险评估,对处于中风险的散养户采取“一场一策”对标整改;对规模养殖场加强指导,积极推进“无疫小区”建设。

二是以引入动物监管为契机,杜绝疫病外源传入。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执行跨省动物调运监管审批无纸化,依托“智慧畜牧APP”严格执行“调前申报、准入落地、隔离监管”制度,对输入及过境动物闭环管理,降低动物疫病传入风险,切实提高动物疫病防御能力,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动物养殖档案备案管理制度和动物售前报检制度,规范产地检疫证明的出具、查验和回收。强化监督检查,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和完善的监督工作制度。严格规范动物产地检疫程序,对出栏动物严格到场、到户或到指定地点检疫,严格查验免疫档案、动物标识,严禁对应免而未免动物、染疫或疑似染疫动物出具检疫证明,坚决杜绝不合格动物流通。

三是以健康养殖为目标,改善畜禽饲养条件。善待动物就是善待人类自己。人类要保护自己不受人畜共患病的侵害,就必须减少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实践证明,传统的散养方式,粗放的经营模式,已经成为疫病易发、多发的重要因素。河东区积极实施“三退一进”,退出庭院,退出散养,退出村居,进入场区,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环保化养殖。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加大日常巡查力度,普及科学饲养管理知识,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引导和教育生产者加强饲养环境卫生,规范养殖户环保养殖意识。推进健康养殖、规模养殖、生态养殖,从源头防止动物疫病发生。

四是以畜禽粪污处理为依托,推动养殖业健康发展。大力推进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在大型养殖场实行集中处理模式,在中型养殖场实行农牧结合模式,在小型养殖场实行干湿分离处理模式。同时,在形势推动和政策驱动下出现了养殖场户联合发展有机肥生产的良好态势。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组建畜禽粪污处理利用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和运输服务组织。鼓励专业化处理公司、畜牧龙头企业和大型养殖企业等市场主体建立可持续利用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参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规模化生物质天然气和沼气发电工程,就地就近转化为农村新能源和农用有机肥。

四、在畜禽屠宰环节实行疫病防控闭环管理

一是推进屠宰行业规范化建设。全区标准化屠宰企业已成集群发展之势,涵盖猪、牛、鸭、鸡、兔五大类,特种经济动物产业独树一帜。严格按照“调研先行、试点示范、全面推进”的原则,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扎实开展屠宰企业“提质增效”行动,引导企业转型升级。

二是强化风险等级管理。对辖区内所有屠宰企业按照监督风险等级进行评定。遵循日常管理与定期评估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属地管理、动态控制、风险评估、分级监管”。根据评定等级确定监管频次,细化监管措施,强化监督检查,提升动物卫生监管效能,降低动物疫病安全事件发生风险,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是严格屠宰检疫监管。实行屠宰检疫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登记制度,实现可追溯管理,对屠宰检疫的各个环节都制定了统一标准,落实实验室检疫责任制,为屠宰检疫规范化奠定了基础。通过推动屠宰检疫的规范化运行,扎实做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保障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做到随宰随检、有宰必检,不漏检,不误检,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四是加强肉品品质管理。对屠宰企业实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和产品检疫合格证两证同步、双证同出制度,每天安排专人负责审核,发现问题随时整改。肉品品质检验人员认真检查各环节、各工序的加工质量,如实填报记录台账,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向有关负责人报告。

五是推进洗消中心建设。督促规模屠宰企业自行建设高温洗消中心,按照“清洗—消毒—烘干”的程序,对生猪运输车辆进出场闭环消毒,从运输环节降低动物疫病传播风险。全区所有规模屠宰企业均已建成高标准洗消中心,在全市居于前列。

五、在无害化处理环节实行疫病防控闭环管理

一是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建立无害化处理监督与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暂存、收集、运输、处理和产品流向全程可控、可追溯,创新建立无害化处理与政策性畜牧业保险理赔数据衔接机制。针对全区特种毛皮动物产业发展特点,建成全省唯一一家专门处理毛皮动物胴体的无害化处理场,严防毛皮动物胴体流入市场和餐桌。

二是严格执行巡查制度。以乡镇兽医站为单位定期定人对辖区内沿河流域巡查,以乡镇兽医站为单位,每天派人轮流值守,防止出现病死畜禽胡乱丢弃现象,杜绝各类疫病传播。杜绝病死畜禽流入食用体系,保护食品流通环节的健康和安全,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六、在饲料兽药生产环节实行疫病防控闭环管理

一是加强饲料兽药行业规范化建设。积极打造饲料兽药生产产业集群,为饲料兽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聚能造势。结合饲料兽药分级评定,对辖区所有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再评定,实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生产安全的统一。

二是完善饲料可追溯制度。对辖区内饲料企业进行划片管理,责任到人,为每个企业建立监管档案,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到产品出厂,严格按照新规范要求组织生产,规范饲料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督促企业严格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台账,完善质量监控措施,做到产品的可追溯性。严禁染疫饲料原料进场、染疫饲料出厂。

三是落实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制定了《河东区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成立专班,进行宣传发动和监管抽查,切实加强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全面整治兽药残留超标,有效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提升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水平,为动物疫病防控打下坚实基础。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 荐 信 息 发布
栏 目 最 新 发布
栏 目 热 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