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致富 > 综合科技
看天、看地、看庄稼—— 专家会诊指导京郊麦田春管
时间:2021-03-30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作者:未知 

春来京郊,农田染新绿。近日,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管家庄村赵志启家的180亩麦田,麦苗春生二叶已经露头。相比往日,麦田里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他们是北京农业院校和气象部门的农业专家、技术人员。

“春雨过后,这块地墒情较好,加上农户冬前施了每亩25公斤的尿素,可以等到拔节期再看苗长势施一点肥或喷点叶面肥。气温升高到8℃以上后适时喷药防治杂草,防止低温出现冻药害,对穗分化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赵广才针对麦田弱苗、群体偏小给出了田间管理建议。

这是一次田间大会诊。针对当前北京小麦已进入返青期,为全力保障北京市今年粮食丰收,准确把握麦田苗情、墒情,制定管理措施,科学指导春季管理,3月18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处、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科院、北京市气候中心及市推广系统的栽培、品种、植保、农机、气象专家,实地察看了平谷、顺义、通州等区5个镇7块麦田的长势,共商小麦春季管理意见,为夏粮丰收奠定基础。

本次活动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老专家多、专业齐全,两位80岁左右高龄的老专家参与了活动;二是采用短视频实时在线指导,在不同类型苗情地块现场录制专家指导短视频,即时发送到微信群及网站,大家普遍反映这种现身说法、及时分享视频的做法手段新颖,创新了推广方法,扩大了专家指导的覆盖面,能同时指导不同区开展麦田春季管理。

据了解,本年度北京小麦冬前积温少,降水不足,加上1月5日-1月7日麦区发生了近30年以来的极端低温,小麦冬前生长发育及分蘖受到不利影响,个体偏弱、群体偏小。进入3月份,天气比较给力,从3月6日开始返青至3月16日,麦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1℃,又连续几次普降小到中雨,有利于小麦返青恢复生长。调查表明,小麦返青期平均返青总茎数为62.4万/亩,较冬前增加2.5万/亩;单株分蘖0.8个,较冬前增加0.1个;次生根2.1条,较冬前增加0.9条,苗情较冬前有所转好。

针对目前的情况,专家组分别对7块麦田把脉会诊,提出了分地块、分苗情类型、“以促为主、分类管理”的技术措施。

在平谷区平谷镇西鹿角村杨桂英家的300亩麦田里,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郑大玮提出了麦田管理的具体建议:“由于刚下过雨,土壤很酥松,现在补肥浇水反而不好,容易导致土壤板结。要等一等,等到接近起身期,再补肥,加上拔节期的连续促进实施肥水管理,还是有希望获得较高产量的。”

在顺义区南彩镇东江头村的350亩麦地和顺义区北小营镇东府村的500亩地,82岁高龄的研究员郝义德用他丰富的经验一对一指导农户:“这两块麦田属于晚播麦,但播种质量比较好,可以采取‘双马鞍’管理办法,3月底至4月初,浇水10-20立方米,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拔节期管理要跟得紧一点,在4-5叶露尖时再浇水30立方米左右,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这样通过连续促进管理的办法,还是有希望获得高产的。”

通州区漷县镇黄厂铺村路北张海燕承包的600亩麦田长势较张德记家的差一些,返青期总茎数76万/亩。看着对面张德记家的麦苗长得那么好,她真是急在心里。经北京市农机推广站高级工程师张莉实地分析,张海燕承包的这块地,播种质量对麦苗的影响最大,播种深浅不一致,有的行出现死苗。她叮嘱农户:“麦田七分种,三分管,一定要把好播种关,播种质量上去了,才能为高产奠定苗情基础。”

实地察看后,专家组集体研讨了小麦春季管理意见,根据目前小麦苗情、土壤墒情及杂草发展情况,专家组提出下几方面建议:一是气温回暖,但仍要防范阶段性低温影响;二是部分地块播种较浅,分蘖节不到1厘米,出现死苗死茎现象,今后要提高播种质量;三是小麦生产技术环节一直强调拔节肥的重要性,但是农户一般在返青期就把肥量一次性施到地里,将来应大面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解决拔节期施肥难的问题;四是普及统防统治,防止农户喷药量过大及喷药不均匀等现象;五是培养能够接受新技术的年轻新农人,促进规模经营及土地托管服务,解决种粮难问题。

根据专家会诊开出的“药方”,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编写了春季管理技术简报,发送到有关区技术人员及种植户手中,为全市小麦春季实施科学管理保驾护航。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 目 最 新 发布
栏 目 热 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