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致富 > 综合科技
历时15年 西农大肉牛基础研究获得多项创新性成果
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作者:未知 

本报杨凌讯(全媒体记者 刘欣雨)近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昝林森教授牵头完成的“十二五”国家“863”计划“中国肉牛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项目成果,在北京通过了中国农学会组织的科技评价,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关中国黄牛遗传多样性与起源进化研究、牦牛高原适应性驯化历史与特征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研发了首个中国黄牛高密度SNPs芯片。这些创新性成果对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基础研究是为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揭示科学规律和遗传本质,团队研究最终目的还是对应生产需要,只有掌握了规律和本质,才能进行基因调控和靶向选育,挖掘中国本土肉牛的优秀品质,解决其产肉率、生长速度、肉品质、繁殖率等大家关心的亟待提高的问题。”昝林森教授告诉记者,这些被人们长期关注的问题,就是牛的重要经济性状,这与我们的经济活动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在同昝林森教授交谈过程中,记者得知,“中国肉牛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秦川牛的早期选种,加快了秦川牛肉用新品系的选育进程,突破肉牛传统育种周期长、难度大、育种效率低等制约瓶颈,是在肉牛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

该项研究始于2006年,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近年来在肉牛领域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中国肉牛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不仅仅是基础研究,更多的是应用研究。昝林森教授在一旁补充道:“基因芯片的研发,就是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应用中的一个有效工具,中国黄牛高密度SNPs芯片技术的应用,最终目的是为育种提供更有效、更便捷的手段。”

目前,国家肉牛改良中心通过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和传统育种手段已选育扩繁秦川牛肉用新品系良种牛近500头,平均生长速度和产肉性能较传统秦川牛提高20%-30%,并保持了秦川牛原种耐粗饲、抗逆性强、肉质好的本色。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有效保护了秦川牛的优良基因,突破了肉牛育种的瓶颈。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 目 最 新 发布
栏 目 热 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