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致富 > 综合科技
科技为木薯加工蓄力
时间:2018-12-20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作者:未知 

坦桑尼亚大使参观木薯粉生产线

“没有木薯加工就没有木薯产业的价值链延伸,要引领木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加工。”近日,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开绵研究员说。近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木薯加工上狠下功夫,研发出一系列技术和标准,并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东南亚木薯种植国之间架起了木薯科技培训与技术合作之桥。科技蓄力,让木薯加工越走越好。 

产品单一发展滞后 

“木薯加工产品主要包括木薯淀粉、变性淀粉、酒精和饲料等。我国是木薯淀粉、酒精的消费大国,而加工原料以进口为主,进口量是国内总产量的2倍以上。”体系采后与加工岗位科学家张振文在接受采访时介绍。 

“虽然木薯加工率高于全国加工平均水平的55%,但产品单一,初级加工产能结构性过剩,专用加工设备的缺乏、配套综合利用技术滞后及标准体系不够完善仍然是当前我国木薯加工行业面临的重大难题。”品资所木薯加工团队成员林立铭说。 

加工技术“走出去” 

林立铭介绍,2016年,他们研究室整合技术与资源,创新集成“小型木薯(全)粉中试生产线”,联合企业制定包括食用木薯粉等4项木薯食品生产标准,为今后食品安全和推广应用打下良好基础。并以此技术为模式,于2018年与企业合作,在尼日利亚建立起非洲第一条木薯粉生产线。 

正是利用木薯“低脂、低蛋白和高纤维”的特点,团队以木薯粉为原料先后研制出不同种类的木薯食品,包括木薯全粉、木薯面条、饼干、酥皮饼、薯条和月饼等,添加量20%~90%,其品质和口感完全可以和面粉相媲美。 

张振文表示,在抗体制备方面,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技术领先国内同行。可以进行玉米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谷类及其制品、木薯及其制品、饲料、粮油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方面的检测和评价,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在精深加工方面,副产物资源化、高值化利用是发展方向,特别是黄酮类活性物质提取分离和功能产品的开发,市场前景广阔。”张振文指出。此外,以木薯茎秆为基质栽培食用菌取得长足进步。团队研究发现,以不同比例木薯茎秆配比木屑栽培不同食用菌,产量及品质均得到提升。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体系培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科学家,利用中尼木薯中心、中国—柬埔寨木薯示范基等平台,主动参与非洲、南美洲和东南亚等区域开展科技合作,筹建CATAS-Em-brapa联合蛋白质组学实验室、加纳—德瑞农业高技术示范基地,极大提升我国“木薯科技外交”的影响力和我国木薯产业的国际地位。 

迎接契机开拓创新 

林立铭介绍,接下来,团队将着力开展木薯粉产业化运作。根据已制定的食用木薯粉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积极联合企业共同攻关,合作开展木薯粉产业化和木薯食品产业化、市场化、商品化和高值化利用研究,包括木薯粉年糕、木薯饼干、木薯面条等食品产业化研发。 

“我们还将继续开展轻简化技术推广与应用,开展生态高效的保鲜技术研发,开发营养卫生健康的特殊膳食木薯食品,并加大副产物资源化、高值化利用效率,特别是开展功能性产品的研发。”张振文说。“‘粮饲化’‘能源化’是木薯加工的两个主体方向。”李开绵表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 目 最 新 发布
栏 目 热 门 发布